1、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(1402年)至崇祯十七年(1644年)的皇帝咨政机构,此后权力逐渐增大,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。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,辅臣奉使出外办事,多自称阁部。 2、起初,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,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,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。到明仁宗、明宣宗时期,地位日益受尊崇。自此,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,到明世宗中叶,夏言、严嵩等人执掌内阁,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...
时间:2025-09-05 / 阅读:0内阁制度是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后,在中央设立的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。内阁制度萌芽于洪武年间,形成于永乐时期,在宣宗时期成为了最重要的中枢机构。内阁制度的出现,是皇权加强的结果,对明清时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有人认为,明朝废除了丞相,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宰相制度也彻底废除了。其实宰相制度并非被彻底废除。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加,内阁也会逐渐从一个内侍机构演变为了新的行政机构...
时间:2025-09-04 / 阅读:1知识问答
综合百科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
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Copyright © 转乾企业管理-百问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