批林批孔批周公的是哪个作品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5-09-04 06:20:42 0人看过

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,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,因其采邑在周(今陕西宝鸡),爵为上公,故称周公。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“元圣”。

周公一生的功绩概括为:“一年救乱,二年克殷,三年践奄,四年建侯卫,五年营成周,六年制礼乐,七年致政成王。”周公摄政七年,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,完善了宗法制度、分封制、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。

人物简介

周公(生卒年不详),姬姓名旦,亦称叔旦。西周开国元勋,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“元圣”、儒学先驱,周文王姬昌第四子,周武王姬发的弟弟。采邑在周,故称周公。

封于曲阜,留朝执政,长子伯禽就封。武王卒,成王幼,周公摄政。管叔、蔡叔、霍叔等不服,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。他率师东征,平定叛乱,灭奄(今山东曲阜东)后大举分封诸侯,营建成周洛邑(今河南洛阳)。又制礼作乐,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,主张“明德慎罚”,以“礼”治国,奠定了“成康之治”的基础。

周公一生的功绩被《尚书大传》概括为:“一年救乱,二年克殷,三年践奄,四年建侯卫,五年营成周,六年制礼乐,七年致政成王。”言论见于《尚书》之《大诰》《康诰》《多士》《无逸》《立政》诸篇。

后世纪念

洛阳周公庙与陕西岐山、山东曲阜周公庙,并称为海内三大周公庙,皆为祭祀西周初年文王之子、武王之弟、成王之叔——周公姬旦的祠庙,亦称元圣庙。

洛阳周公庙

洛阳周公庙始建于隋末唐初(618年),由隋将王世充草创。王世充为了抵抗李密瓦岗军,诈称左军卫士张永通三梦周公,为周公立庙,每出兵辄先祈祷。周公庙地处隋唐东都洛阳城宫城正门——应天门内东侧,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玄宗开元年间都曾予以重修。《河南府志》著录有《唐开元重修周公祠碑》。

《河南通志》记载,明嘉靖四年(1525年)又在旧址重建,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重修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年),河南府知府王来庆将仅残存定鼎堂的周公庙进行全面大修。清乾隆八年(1743年)、五十五年(1790年)与光绪十六年(1890年)又多次重修。1992年以来,明建定鼎堂、清建会忠祠(今礼乐堂)与三殿、两厢,都又陆续修缮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

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Copyright © 转乾企业管理-百问网 版权所有

黔ICP备20230096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