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平均律是中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和数学家朱载堉发明。十二平均律也被称为十二等程律,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组音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,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波长之比完全相等。十二平均律中,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,一个大二度者则是两等份,称为全音。
十二平均律
十二平均律,亦称“十二等程律”,世界上通用的一组音(八度)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,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。十二平均律是指八度的音程(一倍频程)按频率比例地分成十二等份,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小二度。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。
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。它的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的频率比(即2的7/12次方)与1.5非常接近,人耳基本上听不出“五度相生律”和“十二平均律”的五度音程的差别。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,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。
朱载堉介绍
朱载育是明太祖八世孙,明朝***第五代世子,号句曲山人、九峰山人,是明代著名的律学家、历学家、音乐家,他一生刻苦求真,呕心沥血,完成作品《乐律全书》、《律吕正论》、《律吕质疑辨惑》等,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震撼世界,被中外学者尊称为“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”。
朱载堉越祖规,破故习,注重实践和实验,一生刻苦求真,呕心沥血,共完成《乐律全书》、《律吕正论》、《律吕质疑辨惑》、《嘉量算经》、《律吕精义》、《律历融通》、《算学新说》、《瑟谱》等。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,中外学者尊崇他为“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”。因此,朱载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“世界历史文化名人”。
朱载堉是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(今河南沁阳)人,其父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,精通音律乐谱。载堉自幼深受影响,喜欢音乐、数学,聪明过人。
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,年仅10岁的载堉就攻读《尚书盘庚》等史书,并封为世子,成为郑王的继承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