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是不是情人节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5-09-04 07:31:26 0人看过

元宵节:是不是情人节?

虽然有些文章称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,但往往照搬结论、互相引用,并没有很多证据。实际上,元宵节与情人节的关系有待商榷。

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的这句话,恐怕是用来说明古时元宵节是情人节的最常用证据。其次便是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的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、灯火阑珊处”一句了。然而,存在某一节日关于爱情(约会)的文学作品,只能算是该节日是情人节的旁证。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。

主张元宵节是情人节的观点认为:古时常有宵禁,加之女子不可自由出门,而元宵灯节没有宵禁,女子可借机出游,正是未婚男女接触交往的好时候。除了前面提到的诗词,还有一些爱情故事与元宵节有着紧密联系。因此,元宵节可说是中国古时的情人节。

主张元宵节不足以称为情人节的观点认为:诗词故事说明元宵节有助成眷属的效果,但一个节日是否堪称情人节要看其初衷和主要作用,而非只要能帮助男女相会就可以,不然“情人节”就太多了。元宵节的起源众说纷纭,较主要的如太一祭祀、平吕纪念、道教三元等,都不以爱情为目的,而元宵节的主要作用也不是让男女相会。所谓古代涵盖很广,从汉唐到明清,对女子出行自由的限制程度不尽相同。即使在最严格的限制下,也并非除元宵不可出,踏青春游、扫墓祭祀,这些都不被禁止。而在较开放的时代,女子外出游玩更加寻常。元宵节或是男女约会的好时间,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情人节的作用(当然,这与爱情姻缘往往还有很大距离),但因此便称其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。

两方观点孰是孰非,读者自可判断。笔者认为,这其实是概念上的问题:如果“元宵节是情人节”指“元宵节在一定程度上有情人节作用”,那没什么争议;但如果指的是元宵节等价于中国情人节,恐怕不很合理。

七夕节:最不情人节的“情人节”

比起元宵节和后面讲述的上巳节,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大概最频繁,提起中国情人节很多人想到的也是七夕。然而,与它们相比,七夕其实与情人节关系最远。

七夕,又称乞巧节、女儿节等,以乞求智巧为主线,可兼顾祈求姻缘。七夕虽与姻缘有一定的联系,但并不以追求爱情为节日主要目的,更没有情人相会的风俗。“女性祈求姻缘”和情人节“男女相会”之间,也没有直接关系。

可以说,七夕本是劳动妇女节、少女节。有观点认为,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后人所加,而非七夕来源。无论如何,牛女一年方得一会,依此便说七夕是情人节,未免太过凄惨(另,有文献记载牵牛织女星对婚姻不利)。

将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只是近些年的事情,这有商家的宣传推动,也有其他复杂原因。给古老的节日赋予新的内涵,可以留待后人评说。

上巳节:“法定”情人节

上巳节,最初是三月首个巳日,后固定为三月三。又被称为情人节、爱情节、定情节、游春节等。这个现今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日子,其实更接近典型意义上的情人节。

关于上巳节的起源,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神话,版本各异,大致都是:上古天灾灭绝人类,仅伏羲女娲兄妹(姐弟)幸存,他们于上巳结为夫妻生养人类;后来,人们于这一天祭祀人祖,男女可自由相会交往甚至野合私奔,不受禁止。

有一种观点认为,上巳可以上溯到六七千年前典型文明还没有诞生的时代。上巳节──当然那时还没有固定日期──最早可能是春天多个氏族集体欢会、相交结合的日子;而其间的沐浴行为,则逐渐演变为祓禊。

后来,虽然上巳的主角变成了祓禊,但仍然保留着男女相会的习俗。《周礼》记载:“中春之月,令会男女。于是时也,奔者不禁。”有人认为,这是上巳前后允许男女谈情说爱、自由结合。因此,上巳也被称作周朝的“法定情人节”。一般认为,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描写的就是上巳节男女青年游春示爱的热烈场景。

比起元宵节和七夕节,无论是从起源还是风俗来说,上巳节都更接近“中国情人节”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

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Copyright © 转乾企业管理-百问网 版权所有

黔ICP备20230096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