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龙吟各句子的分析手法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5-01-03 04:54:01 人看过

水龙吟的各句子分析手法如下:

篇首两句“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”苏词首句劈头便云“似花还似非花”,意谓杨花即不像花,又不像非花。质之本色,不可强求,只好用“也无人惜从教坠”来概指。此句以下又用“也无人惜从教坠”作结。对于漫天蔽野、飘忽不定的杨花,作者感慨万端,同时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,将杨花的性质和自己的遭遇相结合,以杨花喻人,表达出心中的愤懑和无奈。

“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。”此三句写“思妇”之思。思妇触景伤情,想起了远方的夫君。夫君离乡背井,抛家傍路,一去不回。尽管思妇深情难忘,而远人却已“思归”。

“谁见汀洲上,相思愁白蘋。”上阕“思妇”由杨花而想到远人,此句“思妇”又由远人联想到白蘋洲。这个“白蘋洲”,经作者妙笔点染,仿佛成了人物相思之情的归宿地。“谁见”二字,将“思妇”与看词之人暂时隔开,展现出想象的空间。

“娇魂艳骨知多少?万里梦魂遥。”上阕提“思妇”,此句“娇魂艳骨”显然是作者自况。至“万里梦魂遥”,方显出魂飞万里、梦绕天涯之遥。

“怅望江湖百年恨晚长襟袖。”上阕写的是个人身世之感,下阕则是对国家兴衰的感叹。“江湖”,此指隐士生涯。“百年恨晚”,此指收复国土的时间不济。“长襟袖”,意指怀抱忠贞、志在为国为民的人们。

“君看今日树头花,不是去年枝上朵。”作者以花自喻,表达出时光流逝、岁月不饶人的感慨。

“况有清漳千顷玉山前。”此句意为:还有那清澈的漳河千顷绿波和玉山峰峦之前。

“要将骇浪浇前提好是妆幺。”此句意为:定要将惊涛骇浪荡涤干净后再来妆饰。这里的“好是妆幺”,既是对前句“骇浪”的承接和申说,又是一种反讽,一种警告。

“倒着冠归杜曲须千首。”杜曲指杜甫的诗歌。这句是说:即使倒戴着冠子回归杜曲,能写出来的诗也有千首之多。这又是借杜甫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。

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,《水龙吟》这首词中运用了夸张、比喻、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。同时,词中寓情于景、借物抒怀的手法也十分突出。

苏轼水龙吟

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。萦损柔肠,困酣妖眼,欲开还闭。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,莺呼起。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,落红难缀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。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

注释

1.这首词大约是宋神宗元佑四年(公元1081年)春,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。次韵:用原作之韵,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,称为次韵。章质夫:名楶,浦城(今福建蒲城县)人。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,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。他的《水龙吟·咏杨花》原文如下:“燕忙莺懒芳残,正堤上柳花飘坠。轻飞乱舞,点画青林,全无才思。闲趁游丝,静临深院,日长门闭。傍珠帘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、风扶起。兰帐玉人睡觉,怪春衣、雪沾琼缀。绣床渐满,香球无数,才圆却碎。时见蜂儿,仰粘轻粉,鱼吞池水。望章台路杳,金鞍游荡,有盈盈泪。”

2.从教:任凭。

3.无情有思:言杨花看似无情,却自有它的愁思。韩愈《晚春》诗“杨花榆荚无才思,唯解漫天作雪飞。”这里反用其意。思:心绪,情思。

4.萦:萦绕、牵念。柔肠:柳枝细长柔软,故以柔肠为喻。白居易《杨柳枝》:“人言柳叶似愁眉,更有愁肠如柳枝。”

5.困酣:困倦之极。娇眼:美人娇媚的眼睛,比喻柳叶。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。

6.“梦随”三句:化用唐代金昌绪《春怨》诗:“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”

7.落红:落花。缀:连结。

8.萍碎:相传杨花入水化为浮萍。苏轼《再次韵曾仲锡荔支》:“杨花著水万浮萍”。自注云:“柳至易成,飞絮落水中,经宿即为浮萍”。

[译文]像花又好像不是花,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,它抛离家乡倚路旁,细思量仿佛无情,却是含有深情。受伤的柔肠婉曲,困倦的娇眼昏迷,欲开又闭。梦魂随风飘万里,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。不恨此花飘飞落尽,却恨西园,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。清晨淋过陈雨,何处有落花遗踪?它飘入池中,化成一池细碎浮萍。三分春色姿容,二分化作尘土,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。旨看来,那不是杨花呵,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!

赏析一:

这首咏物词,以物拟人,写得缠绵悱恻,构思精妙,笔力卓绝。这是苏词婉约风格的代表作。词中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,也借杨花自花自落的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。

赏析二:

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,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,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。本篇构思巧妙,刻画细致,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。上片惜杨花之飘坠,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,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,达到物与神的境界,词中自出新意,风神绵邈,情韵俱佳,为咏物妙作。全词用拟人化手法,亦物亦人,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,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、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。构思新颖,想象丰富。起笔便不同凡响,用语精妙。“‘似花还似非花’两句,咏杨花确切,不得咏他花”。“抛家傍路”三句转入拟人手法:“无情有思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。“萦损柔肠”三句写“思”的状态,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,想象奇妙无比,神采飞动。“梦随风万里”三句写“思”的内容,是万里寻夫。刚停而又被莺呼起。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。下片则愈出愈奇。先以落红隐衬杨花,说“不恨”只是由笔传情,实则“有恨”。“晓来雨过”而问询杨花遗踪,所看到的是“一池萍碎”。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,悖理而有情,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。接下去再深描一笔,点出杨花的归宿。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?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,一成变成绿萍。杨花已尽,春色已尽。煞拍再画龙点睛,“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”以情收束全词,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。此词遗取神,空灵婉转、精妙绝伦,压倒古今,为咏物词的极品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本文标签

水龙吟赏析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

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Copyright © 转乾企业管理-百问网 版权所有

黔ICP备20230096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