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苟得其养,无物不长;苟失其养,无物不消。《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》
2、仁者,人也,亲亲为大。义者,宜也,尊贤为大。《中庸第二十章》
3、父在,观其志;父没,观其行;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《论语学而篇》
4、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》
5、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《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》
6、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;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《论语为政篇》
7、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,无不覆帱。辟如四时之错行,如日月之代明。《中庸第三十章》
8、尊贤使能,俊杰在位,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。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》
9、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运之掌上。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》
10、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。《中庸第三章》
11、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《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》
12、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《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》
13、其进锐者,其退速。《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》
14、权,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物皆然,心为甚。《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》
15、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、兽之走圹也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》
16、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《论语里仁篇》
17、登泰山而小天下。《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》
18、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《论语雍也篇》
19、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》
20、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《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》
21、权,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《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》
22、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《论语子罕篇》
23、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《论语为政篇》
24、至诚之道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《中庸第二十四章》
25、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尽也。其为物不贰,则其生物不测。《中庸第二十六章》
26、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《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三年》
27、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《论语泰伯篇》
28、用下敬上,谓之贵贵;用上敬下,谓之尊贤。贵贵、尊贤,其义一也。《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》
29、至诚而不动者,未之有也;不诚,未有能动者也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》
30、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《论语为政篇》
31、恭者不侮人,俭者不夺人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》
32、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《左传僖公僖公十四年》
33、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《中庸第一章》
34、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》
35、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《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》
36、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,是以有礼。《左传昭公昭公二十五年》
37、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《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》
38、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;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《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》
39、为政不难,不得罪于巨室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》
40、诸侯之宝三:土地,人民,政事。宝珠玉者,殃必及身。《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》
41、居上不宽,为礼不敬,临丧不哀,吾何以观之哉?《论语八佾篇》
42、君子不器。《论语为政篇》
43、好人之所恶,恶人之所好,是谓拂人之性,灾必逮夫身。《大学第十一章》
44、人之忌,在好为人师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》
45、庸德之行,庸言之谨;有所不足,不敢不勉;有余,不敢尽。《中庸第十三章》
46、为政在人。取人以身。修身以道。修道以仁。《中庸第二十章》
47、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,益矣;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,损矣。《论语季氏篇》
48、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《论语学而篇》
49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《论语颜渊篇》
50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《论语述而篇》
51、止戈为武。《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》
52、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《论语卫灵公篇》
53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《论语雍也篇》
54、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。《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》
55、西子蒙不洁,则人皆掩鼻而过之。虽有恶人,齐戒沐浴,则可以祀上帝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》
56、道在迩而求诸远,事在易而求之难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》
57、为高必因丘陵,为下必因川泽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》
58、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五节》
59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《论语为政篇》
60、夫志,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》
61、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》
62、圣人之行不同也,或远或近,或去或不去,归洁其身而已矣。《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》
63、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《中庸第十四章》
64、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《论语里仁篇》
65、今夫天斯昭昭之多,及其无穷也,日月星辰系焉,万物覆焉。《中庸第二十六章》
66、养其小者为小人,养其大者为大人。《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》
67、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《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》
68、举直错诸枉,***服;举枉错诸直,***不服。《论语为政篇》
69、道不远人。人之为道而远人,不可以为道。《中庸第十三章》
70、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《论语子张篇》
71、割鸡焉用牛刀?《论语阳货篇》
72、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《左传僖公僖公十年》
73、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《论语里仁篇》
74、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。《论语泰伯篇》
75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《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》
76、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《论语雍也篇》
77、君子务知大者、远者,小人务知小者、近者。《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》
78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《论语宪问篇》
79、未知生,焉知死?《论语先进篇》
80、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《中庸第十九章》
81、天地之道,博也、厚也、高也、明也、悠也、久也。《中庸第二十六章》
82、近者说,远者来。《论语子路篇》
83、诚者,天之道也;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《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》
84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《论语里仁篇》
85、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《中庸第一章》
86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《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》
87、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焉。《论语颜渊篇》
88、诚者,不勉而中不思而得: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《中庸第二十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