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盘疮初期症状主要有神经性疼痛、低热、食欲变差、红斑、水泡等表现。蛇盘疮也叫做带状疱疹,是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。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会潜伏于神经根,会对神经造成侵犯,引起神经炎,会引起疼痛。
蛇盘疮虽然名字里面有蛇,但是并不是蛇咬后产生的病症,只是这种病症看起来和蛇鳞片一样,而且都是缠绕一圈的形状,所以才被人们叫做蛇盘疮。
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,可能对您也有帮助:
蛇毒疮是怎么一回事啊?大概多久好
蛇毒疮是带状泡疹,一种病毒引起的,没什么大问题,民间称为蛇胆疮,缠腰龙,飞蛇等称。
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,多见。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,伴有轻度发热、全身不适、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,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。患部先发生潮红斑,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,迅速变为水疱,水疱透明澄清,疱壁紧张发亮,疱周有红晕。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,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。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、结痂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,不留疤痕。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,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。全病程约2~3周。
中药方
带状疱疹中药方1-热盛者
【带状疱疹症状】患者皮肤潮红,疱壁紧张,灼热刺痛形成红粟,口苦咽干,口渴,烦躁易怒,小便短赤,大便干结,舌质红,苔薄黄,脉滑数。
【带状疱疹治法】疏肝泻火,清热利湿
【带状疱疹方药】胆草9克,黄苓8克,赤芍9克,茜草9克,川柬9克,柴胡9克,当归9克,木通6克,车前子9克,大黄9克
【用法】一日一剂,水煎,分两次服。忌辛辣炙博之品
【带状疱疹按语】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而成。方中用胆草、黄苓清肝胆之火热;配合茜草、赤芍凉血活血;佐以大黄清热通下,以釜底抽薪;柴胡、川柬清热疏肝、理气止痛;木通、车前子清热利湿。
带状疱疹中药方2-湿盛证
【症状】患者皮肤淡红起水泡,泡壁松弛,破后糜烂渗出,疼痛较轻,口渴而不欲饮,纳差或食后腹胀,大便溏,舌质淡白体胖,脉沉缓而滑。
【治法】清热燥湿,理气和中
【方药】苍术6克,厚朴6克,陈皮9克,炒白术12克,猪苓12克,黄柏12克,枳壳9克,泽泻9克,赤苓12克,滑石12克,炙甘草9克
【用法】一日一剂,水煎,分两次服。忌滋腻之品
【按语】方中苍术、白术、猪苓、赤苓健脾燥湿;陈皮、厚朴、枳壳理气和中以助水湿之运化;黄柏、滑石、甘草清热利湿。水泡消退后遗留局部神经痛者,是因为余毒未清,经络阻遏,气血郁滞所致,可在方中加大黄、鬼箭羽,延胡索,没药,乳香以活血化瘀止痛。
带状疱疹中药方3-疱疹膏
【方药】雄黄10克,白矾10克,乳香5克,没药5克,冰片少许,生石灰水50毫升,香油50毫升
【用法】将雄黄、白矾、乳香、没药共研极细末,加入冰片末混匀。加生石灰水和香油,搅拌均匀成膏状。外涂患处,不用包扎,每日2~3次,一般一次止痛,2~3次可以自愈。
【适应病症】带状疱疹,湿热毒邪蕴结肌肤者
【按语】针对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阻肌肤的病机,采取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之法。方中雄黄燥湿解毒;白矾、生石灰水清热燥湿收敛;冰片芳香走窜,能清热解毒,通络止痛;乳香、没药活血止痛;香油润肤生肌,诸药共达解毒止痛、清热燥湿之功。
带状疱疹中药方4-雄黄洗剂
【方药】雄黄20克,明矾20克,大黄30克,黄柏30克,侧柏叶30克,冰片5克
【用法】除雄黄、冰片外,余药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,文火煎30分钟。取汁300毫升左右,滤出药液。加入雄黄、冰片粉末,混匀。稍温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。每日2~3次,每次30分钟。药液保留,下次加温再用,5天为一个疗程。
【适应病症】带状疱疹,湿热毒邪蕴结肌肤者
【按语】针对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阻肌肤的病机,方中雄黄解毒***虫燥湿有良效;明矾味酸能收湿止痛,气寒性燥急能解毒除热浊;大黄 、黄柏、侧柏叶能清热解毒、祛湿活血、散结止痛。冰片性寒,清热解毒,气味芳香走窜能通经络,开窍利气机。诸药共奏清热解毒,祛湿止痛之功效。
带状疱疹中药方5-大黄虎杖冰片酊
【方药】大黄15克,虎杖15克,冰片15克
【用法】上药浸入300毫升,浓度95%的乙醇液中,24小时后取澄清液备用。用时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患处,每日数次。溃烂处禁用。
【适应病症】带状疱疹,湿热毒瘀互结之证
【按语】本方具有清热解毒、祛湿化瘀、通络止痛之功效。方中大黄清热泻火解毒、化瘀止痛;虎杖清热解毒,祛湿通络止痛;冰片清热解毒,通络止痛。诸药合用,切中带状疱疹湿热毒瘀互结之病机。
带状疱疹
中药配方
(一)
【辨证】湿热。
【治法】凉血清热,解毒利湿,活血止痛。
【方名】三紫汤。
【组成】紫草10克,紫参15克,紫花地丁30克,车前子10克,茯苓皮15克,甘草10克,细木通6克,元胡9克,大青叶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出处】秦发中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肝气郁结,郁久化火,兼挟湿热。
【治法】清热利湿,活血解毒止痛。
【方名】四味胶囊。
【组成】龙胆草50克,板蓝根50克,当归100克,元胡50克。
【用法】以上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,每个胶囊含生药0.5克。每次服2-6程,每日3次。
【出处】许耀芳方。
(三)
【辨证】湿热郁蒸,气滞血瘀。
【治法】清热解毒,化瘀行气止痛。
【方名】解毒止痛灵。
【组成】黄芩10克,连翘20克,板蓝根25克,元胡25克,僵蚕20克,柴胡15克,香附15克,川楝子15克,薄荷15克,陈皮15克,甘草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,另外可外涂2%龙胆紫,6天为1疗程。
【出处】姜耀武方。
(四)
【辨证】火毒内蕴血分。
【治法】清热解毒,凉血散血,透疹。
【方名】虎杖解毒汤。
【组成】虎杖15克,板蓝根20克,丹皮13克,赤芍13克,蝉蜕10克,甘草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蒋森方。
(五)
【辨证】湿热内蕴,感受毒邪,湿热毒邪搏结,壅滞肌肤所致。
【治法】清热解毒祛湿。
【方名】马齿苋解毒汤。
【组成】马齿苋15克,大青叶15克,紫草15克,败酱草15克,黄连10克,酸枣仁10克,煅龙牡30克(先煎)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各服1次。
【出处】李林方。
(六)
【辨证】肝火妄动,湿热蕴结,风热外感引发。
【治法】平泄肝火,清化湿热,佐散风热。
【方名】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【组成】柴胡6克,龙胆草9克,板蓝根30克,生甘草3克,荆芥6克,赤白芍各9克,车前子9克,炒牛子9克,青黛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孙冀真方。
(七)
【辨证】邪毒蕴结肌肤。
【治法】清解邪毒。
【方名】三粉擦剂。
【组成】雄黄10克,明矾10克,琥珀末3克。
【用法】三种药物共研成细粉,用凉开水调如稀糊浆,以新羊毛刷蘸之擦患处,随干随擦。
【出处】王渭川方。
(八)
【辨证】肝火内郁,湿热外侵,结于肌肤。
【治法】清火解毒。
【方名】雄蚣膏。
【组成】雄黄9克,蜈蚣3条(瓦焙)。
【用法】分别研为细末,混合均匀,香油调涂患处,每日3次。
【出处】王法昌方。
【食物疗法】
【1、归佛手柑】
配方: 佛手柑鲜果30克,当归6克,米酒30克。
制法: 以上三物一同入锅内,加水适量,煎煮。
功效: 舒肝理气,养血活血。
用法: 每日1剂,可连用数日。
【2、莉花糖水】
配方: 茉莉花5克,红糖适量。
制法: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,加清水适量,煮至水沸,去渣。
功效: 理气活血,解郁止痛。
用法: 代茶频饮。
【3、归陈皮蛋】
配方: 柴胡15克,当归9克,陈皮9克,鸡蛋1个。
制法: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,一同煮至蛋熟。
功效: 行气活血,健脾和胃。
用法: 吃蛋饮汤,每日1剂,连用7日。
【4、茹桑叶茶】
配方: 竹茹5克,桑叶6克,炒谷芽9克。
制法: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,共煎取汁。
功效: 清热除烦,健胃消食。
用法: 代茶频饮,每日1剂。
【5、齿苋薏米粥】
配方: 薏米30克,马齿苋30克。
制法: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,再加红糖调味。
功效: 清热解毒,健脾化湿。
用法: 每日1剂,连用7日。
【6、杞叶粥】
配方: 枸杞叶30克,粳米50克。
制法: 先把枸杞叶摘洗干净,再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。
功效: 清热泻肝。
用法: 随量作早晚餐食用。
【7、胡青叶粥】
配方: 大青叶15克,柴胡15克,粳米30克。
制法: 先把大青叶、柴胡加水1500毫升,煎至约1000毫升时,去渣取汁,入粳米煮粥,待粥将成时,入白糖调味。
功效: 清泻肝火。 用法: 早晚分食,每日1剂,可连服数日。
偏方:
板蓝根10克 当归:15克 元胡:10克 龙胆草:10克 甘草:5克
带状疱疹偏方1
用法:老茶树叶研细末,用浓茶汁调匀,涂于患处,每日2~3次,至好为止。
带状疱疹偏方2 用法:采鲜番薯叶适量、冰片少许,研细,同捣烂,敷于患处
带状疱疹偏方3 用法:新鲜黄瓜叶捣烂,连渣同敷于患处
老人说的蛇缠腰是什么样的?
蛇缠腰,就是医学上说的带状疱疹。
带状疱疹是一种影响神经和皮肤的感染性疾病,
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由于皮疹呈带状分布,所以叫做带状疱疹。
这类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。
因疱疹多发生在腰部,民间俗称为缠腰火丹、缠腰火龙、缠腰龙、蛇盘疮、蛇缠腰和蜘蛛疮等。
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,人体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,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、感染、感冒时,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,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,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。
“蛇缠腰”长满一圈就会死人吗?
一般是不会的。首先带状疱疹只长半边,根本不会长满一圈。这和人的神经分布有关。临床上带状疱疹通常长于身体半侧,沿着一个地方的神经节生长,呈单侧带状分布,一般不会超过身体的中线。而且现在医学技术发达,带状疱疹只是有一个相对比较痛苦的疾病,治疗起来略有些麻烦而已。之所以很多人说缠一圈会要人命,是因为这种疼痛非常难以忍受,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全球三大神经痛之一。
带状疱疹的皮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,表现为疼痛、沿着周围神经走向成群分布的水疱,不跨过身体的中线(从眼睛中间向下到肚脐的一条假想线),可发生于头面部、颈、胸、腹部及四肢。
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,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,并伴有疼痛;年龄愈大,神经痛愈重。本病好发于,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。
带状疱疹初起的时候,疱疹部位灼热感非常明显,继而出现水泡,疼痛难忍。民间有一种传说,缠腰龙绕身一周,此人命不久矣,其实,这是由于当时医疗水平过低,对于带状疱疹治疗不利而产生的一些错误说法。在中医里称之为缠腰火丹、蛇串疮等。而肝胆湿热复感外邪,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因素
大家帮忙看看,怀疑是蛇盘疮,高烧,却不疼不痒,四天了,请高人指点,谢谢?
你这个病情比较严重要去看医生,
看着像是蛇胆疮,
农村有一偏方,
不知道对你这个病情有没有作用,
就是用稻草烤火,
以前用高粱穗做的扫把,
用过的扫把,
取几株在火上烤热,
在蛇胆疮生长的地方刮几下,
过几天就会好。
你这个情况比较严重,
尽快到医院去看看吧。
蛇胆疮好了有什么症状:好了之后长蛇胆疮的地方还疼痛
民间偏方——轻松治愈蛇盘疮、缠腰龙、蜘蛛疮
名称介绍:
学名:蛇斑疮、缠腰龙、蜘蛛疮 别称:带状疱疹、串腰龙 性质: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流行季节:春季 传播途径:呼吸道(传染几率较小)
病因症状:
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,外感毒邪而发。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,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。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,但由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,全身抵抗力下降,再遇到身体劳累、感冒等诱因,则易发此病。
皮肤表象:
蛇盘疮大部分长在腰部、极个别长在颈部和四肢,蛇盘疮分两种、民间分公母、一种像小米状大小、成片长在前胸和后背有痒和灼伤感、俗称母蛇盘疮,也俗称蜘蛛疮。一种黄豆大小起水泡、成点状分布前胸和后背、水泡破了会清水外流,穿衣和躺在床上都很难受。其痒无比灼伤疼痛感,俗称公蛇盘疮也叫缠腰龙。
后遗症状:
如果治疗不及时,在皮损消退后,仍遗留疼痛,数月不能完全消退。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、颜面,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的头痛、面瘫。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,甚至还会导致失明。年龄大的、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,病情会更为严重。值得注意的是,临床上还常见到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,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,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,很容易被误诊,应予以高度重视,以免贻误治疗,发现严重后果。
怎样治愈:
多数患者到医院打青霉素消炎、部分患者擦拭各种治疗皮肤病的小药膏,没有及时治疗时间一长就会入内,从而导致长时间神经痛,民间有多种治疗方法、这里告诉你一种快速治疗方法,三天内痒痛消失、七天疮萎缩、半个月后蛇盘疮全消失,治愈付费、电话咨询要八久齐思思期三期要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