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足之虫历史典故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5-09-05 13:19:48 1人看过

百足之虫的历史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《淮南子》一书中的寓言故事。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白圭的农夫,他在田间发现了一只百足之虫。

白圭看到这只百足之虫的脚足之多,感到非常惊讶。他试图用草叶将它压住,却发现虫子的力量很大,无法压制住它。于是,白圭决定用刀将虫子割断,但每当他割断一截,虫子立刻用新长出的足来固定身体,继续前进。

白圭意识到,百足之虫的力量不仅仅源于它众多的足,还涉及到足的协调运动和适应能力。他对此有了深刻的领悟:“骥能角而不翼,将能长而不肯秀,力如蛇行而不失其似人之步,此百足之虫之所以能也。”

这个典故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具备协调能力、适应能力和持续进取的个体或组织。它也被引申为「知行合一」的道德理念,强调在实践中运用智慧和力量,才能取得成功和持续进步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百什么什么虫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

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Copyright © 转乾企业管理-百问网 版权所有

黔ICP备20230096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