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雪之后是冬至。
冬至的俗称是“冬节”、“亚岁”或者“长至节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。
冬至又叫冬节,可以解释为冬天的大节日,在古代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在这一天在外的游子是要回家过节的。
古人认为“冬至一阳生、天地阳气回升”,从冬至开始,天地度过了寒冬,阳气开始回转上升,要开启下一个循环,是一个大吉的日子。大吉的日子古人肯定是要进行一些仪式表示重视的。
传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先被确定的一个,从上古时期就被确立为阳气回升的交接之日的冬至,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之首。冬至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点最靠南的时候,一年之中白昼最短。“夏季秋分日,春生冬至时”,所以冬至之后,就是春季开始。
中国的天文研究开始的很早,而且是古代领先水平,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通过观测,确立了冬至。唐宋时期冬至还是皇家祭祖的日子,此后历代皇帝都需要在这一日举行祭祀。百姓们也在这一日举行家庭聚会,所以冬至也有“小年”的称呼。
冬至做为重要的节气和节日,大家都很重视,北方地区就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,山东滕州是喝羊汤。毕竟冬至时节还是比较冷的,喝羊汤也有驱寒的意思。
节气
节气,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“十二月建”(月令)的特定节令。廿四个节气分别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,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。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,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。
上一篇:李白写过哪些景诗
下一篇:替字组词 替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