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笄之年是多少岁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5-09-04 05:03:54 1人看过

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。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,出自《礼记·内

则》:“女子......有五年而笄”。及笄,亦作“既笄”,笄:束发用的簪子。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,就束发戴上簪子;未许配的,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。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,用笄贯之,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,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。

“及笄之年”和“及冠之年”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“大节日”,从这年生日开始,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。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的区别“将笄之年”不是“及笄之年”,“将笄”是将要到“笄年”还没有到,“及笄”则是已经到了“笄年”。

束发: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,因用为指代成童:“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”(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)。束发一般15岁左右,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“

及笄中的“笄”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,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。古代将及笄视为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,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。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各不相同,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,被称为及笄之年。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,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。及笄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十八岁一样,不过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,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。

古时少年称谓

金钗之年:指女子12岁的年龄。南朝梁·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

豆蔻:女子13、14岁。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喻人还未成年。杜牧有诗: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

二七之年:女孩14岁。取二七一十四之意,如南朝陈后主《车飞伯劳歌》∶年时二七犹未笄,转顾流晒鬟鬓低。

及笄ji)︰指女子15岁。笄,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。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,表示已到出嫁年龄,故称。

舞勺之年:指男孩子13—15岁期间。《礼记·内则》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。成童舞象学射御。

志学之年:指男子15岁。《论语为政》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

束发:男子15岁。到了15岁,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,扎成一束髻。归有光《项峭轩志》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。

上一篇:黄海波老婆是谁

下一篇:关于兄弟的歌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

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Copyright © 转乾企业管理-百问网 版权所有

黔ICP备20230096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