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藉还是狼籍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5-09-04 05:41:09 0人看过

狼籍和狼藉是近义词,表示杂乱不堪,乱七八糟。古文中籍与藉是可以通用的,所以两个都是正确的写法。

例如

1、表示纵横散乱的样子。
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日暮酒阑,合尊促坐,男女同席,履舃交错,杯盘狼藉。”

唐·元稹《夜坐》诗:“孩提万里何时见?狼籍家书卧满牀。”

2、指多而散乱堆积。

唐·陈子昂《上西蕃边州安危事》:“屯田广远,仓蓄狼籍,一虏为盗,恐成大忧。”

清·刘大櫆《乞里人共建义仓引》:“故虽粟米狼藉,而终岁之用,犹苦其不给。”

3、比喻行为不检,名声不好。

《旧唐书·刘崇鲁传》:“前日杜太尉狼籍,为朝廷深耻。”

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三章:“声名狼藉了,还有人要我教书吗?”

4、形容困厄、窘迫。

宋·司马光《遗表》:“今溃败失亡,狼藉如此,而建议行师之人,晏然曾无愧畏,或更蒙宠任。”

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三集·西泠太瘦生偶记》:“狼籍烟花十七春,不堪回首堕红尘。”

5、糟蹋。

明·王衡《郁轮袍》第六折:“谢贤王肯作媒,劳重恁牵傀儡,可惜狼藉了王阳气力。”

《古今小说·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范道在寺多年,一世奉斋,并不敢有一毫贪欲,也不敢狼籍天物。”

扩展资料

成语

1、杯盘狼藉[bēipánlángjí]形容宴饮将毕或已毕,桌上杯盘碗筷等乱七八糟的样子。狼藉(jí):杂乱的样子。
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八十八回:“这桌子微醺;那桌子半酣;杯盘狼藉;言语喧哗。”

2、声名狼藉[shēngmínglángjí]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狼藉(jí):乱七八糟。

出处:清·黄小配《 廿载繁华梦》:“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;最不见重于官场。”

3、名声狼藉[míngshēnglángjí]狼藉,纵横散乱的样子。

出处:《史记·卷九十七》

4、血肉狼藉[xuèròulángjí]血流肉烂,无法辨认器官肢体。

出处:《宋史·五行志》

5、贪污狼藉[tānwūlángjí]谓贪财纳贿,行为不检,声名败坏。

出处:《晋书·何充传》:“敦(王敦)兄含时为庐江郡,贪污狼藉。”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

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Copyright © 转乾企业管理-百问网 版权所有

黔ICP备2023009682号